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圖解情景背詞挑戰【雞絲涼面篇】

圖解情景背詞挑戰【雞絲涼面篇】

每天喝飲料,竟然可能讓大腦越來越退化?

🧠每天喝的飲料,竟然可能讓大腦越來越退化?
你以為在提神、補充能量,其實默默在傷害記憶力、提高失智風險…😱

🥤【3種飲料恐傷腦!專家提醒:少喝為妙】
根據研究指出,以下3種常見飲品長期飲用恐影響大腦健康:

1️⃣ 含糖飲料
過量糖分會破壞神經連結,導致記憶力下降與認知功能退化。

2️⃣ 人工甜味劑飲料
雖然標榜「無糖」,但常見的代糖(如阿斯巴甜)被研究指出可能擾亂腦部神經傳導,增加失智與精神障礙風險。

3️⃣ 高咖啡因能量飲
雖然短暫提神,但會干擾睡眠、使大腦修復受阻,長期下來容易造成情緒波動與專注力降低。

👩‍⚕️專家建議:改喝白開水、無糖茶或天然果汁,不僅更健康,還能讓腦袋保持清晰、遠離退化!
💡記得,大腦是你的「主機板」,保護它,從每天少喝一口做起。
💬 你最近最愛的健康飲品是什麼?留言分享吧!

--------------------------------------------- 
📌 追蹤勞動in台中 隨時獲得最新資訊 ! https://www.facebook.com/workintaichung
📌 帶你從各方面了解 勞工局的日常吧! 更多資訊請隨時留意:https://www.labor.taichung.gov.tw/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 關心您
#按追蹤 接收第一手勞工議題

子女認為撫養父母不再是一種義務,而是一種選擇

照護者,在字典上的定義是「對他人具有保護的責任義務之人」,對於長照機構的病患而言,照護者是至關重要的存在。照護者需要替病患繳納醫療費用、送食物和生活用品、外出就診時也要陪伴同行,不僅有著相當現實的需求,在醫療層面上有時也需要依賴照護者的選擇與決定。若沒有照護者,或照護者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連帶醫療團隊也會相當為難。最重要的是,照護者的存在對患者情緒上的支持與穩定,有絕對性影響。

然而在未來的社會裡,如此關鍵的照護者角色卻可能漸漸消失。2021年南韓的人口及住宅普查,總人口數正在減少,家庭數量反而逐漸分化並增加。

其中,1人家庭占全體家庭的33.4%,60歲以上高齡者的1人家庭也在一年內急遽增長至13.2%,65歲以上高齡者的1人家庭也增長為10%。此外,老人獨居家庭、老齡夫婦家庭等老人單獨居住的家庭數也穩定增長,但與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則大幅減少,希望與子女同居的比例持續下降,可預見今後老人獨居的家庭比例將持續增加。

子女必須撫養年邁父母的傳統認知也在轉變。過去,我們往往將獨居老人視為一種社會問題,如今卻已成為普遍現象,子女認為撫養父母不再是一種義務,而是一種選擇,新世代的父母同樣不希望與兒女共同生活。

──摘自 #金珍賢《#今天遇見第三人生》

貓咪

🐱貓生很短,用愛的小事填滿
收藏起來,跟小貓一件一件做完

1.和貓咪—起感受身體彼此的溫度2和貓咪―起曬著陽光睡懶覺3.和貓咪一起快樂的奔跑
4.貓咪一起發呆,享受美好時光
5.和貓咪穿一樣的衣服
6.在每個年齡段拍一組照片,記錄有你的每一年
7.陪伴彼此的度過每一個生日
8.帶貓咪回家過年,一起辭舊迎新
9.一起看日出日落,享受美好時光
10.一起發呆,感受彼此的情緒
lⅡ.一起觀察窗外的小鳥,貓咪真的很喜歡聽小鳥的叫聲
12一起在周末看電影、吃愛吃的食物
13.一起看下雨天,感受雨水的聲音
14.親手給貓咪種一盆貓草,真的很有成就感
15.做飯的時候給貓咪順手煮一塊雞胸肉或者雞腿肉
16.哭泣的時候有貓咪陪伴
7.快樂的時候有貓咪陪伴
18.孤單的時候有貓咪陪伴
19.幸福的時候有貓咪陪伴
20.如果可以,希望身邊所有的家人都接納它,成為家里的一份子
21.貓咪膽子大的情況下,一起去兜風、旅游、野餐
22為貓咪添置喜歡的玩具
23.生病的時候陪著對方
24.每天一撓,幫助貓咪按摩可以讓他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
25.分享小秘密或者每天和貓咪說話,主人也可以得到治愈
26.忍住想要對他施行暴力的沖動,這樣只會讓它更膽小
27.爭風吃醋的時侯肯定他的位置,尤其多貓家庭
28.偶爾給他加個餐,切記零食一定要適量哦!
29.進門和他打招呼,這樣他會得到鼓勵
30.多擁抱你的貓咪,他們真的很喜歡!
31適量的對貓咪做一些訓練,例如握手等,增加你們的互動
32給貓咪剪指甲
33.撓撓他的下巴
34.摸摸他的小肚皮
35給貓咪布置溫馨的小窩或者他的小樂園
36.給他買好看的衣服,嘗試一次變裝
37和貓咪一起窩在沙發貼貼
38.出門前放好一天的糧
39.看貓咪拉粑粑
40.每天給貓咪鏟屎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提升毛孩幸福感
這些小事你做過哪些呢

空心菜

👀一圖搞懂
你吃的是哪種「 空心菜 」😋

你喜歡吃「空心菜( 蕹菜)」嗎?
#空心菜 因莖部中空而得名
在臺灣,習慣以葉片大小與型態
來區分不同種的空心菜
早期主要以水耕栽培「大葉種」為主
今日則以易管理、產能佳的「竹葉種」為大宗
一起來認識不同空心菜的特色吧👇

🌱竹葉種
葉片狹長如竹葉,莖呈細長狀
口感較為細嫩
全國各地皆有生產
並以雲林西螺、莿桐及桃園八德為主要產地
多採溫網室旱地栽培

🌱大葉種
葉片寬大偏心型,口感軟嫩
莖則呈粗管狀,口感清脆
早期多在水田、池沼或溪邊種植,俗稱水蕹菜
以宜蘭礁溪、南投名間、嘉義縣新港及臺中大里為主要產地

🌱小葉種
葉片狹小如柳葉,莖呈纖細狀
莖葉較細嫩
多採旱地栽培,產量較少
北部地區有少許零星栽培

※照片感謝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協助提供
#食農教育 #食農知識 
#蕹菜

破傷風是什麼?

破傷風是什麼? — 《容易忽略的疾病百科Vol.4》📖
就算是小傷口,也可能被破傷風趁虛而入
對長者及小孩更是會造成嚴重威脅😣
記得兩招預防破傷風:
✅留意傷口清潔衛生
✅傷口若遭汙染,就醫評估接種疫苗

若是工作中常接觸土壤、汙物、動物的人,或是軍人、警察等意外創傷高危險群,也建議每10年追加接種1劑破傷風類毒素疫苗,保護自己不破病✨